第六节 我国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国防后备力量是我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在整个国防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一、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地位作用
民兵、预备役部队是党领导下的群众武装力量,在历次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民兵、预备役部队仍然是一支重要的战略力量,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加强新时期国防后备力量不仅是常备军的有力补充,而且与常备军一样也是保卫国家安全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常备军减少的情况下,要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在加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同时,建设一支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
(二)加强新时期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赢得现代化条件下人民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克敌制胜的传家宝,这已经为历次革命实践所证明。在现代条件下进行人民战争,常备军是骨干,后备力量和广大人民群众是基础,无论是大规模的反侵略战争,还是应付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都离不开后备力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和配合。
(三)加强新时期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后备力量作为国家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不仅要保卫国防,抵御外来侵略,还要协助公安部门维护社会治安,维护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秩序、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后备力量人数众多,分布面广,组织严密,素质较高,一旦有事,可以召之即来,应付各种突发事件,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
(四)加强新时期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首先,民兵、预备役部队的性质决定了它和平时期的首要任务是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支队伍中的成员本身就是不脱离生产岗位的建设者。其次,后备力量队伍作为一种群众性军事组织,集中着社会成员中比较优秀的部分,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较好的政治条件,他们年纪较轻,文化水平较高,具有较强的接受和传播新事物的能力。第三,民兵、预备役部队是严格按照班、排、连、营、团的组织序列编成的,指挥畅通,成员经过一定的教育训练,组织纪律观念较强,不仅可以在平时的生产建设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而且在完成突击性、难度较大的抢险救灾和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民兵、预备役部队的任务
(一)民兵的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民兵的任务“担负战备勤务,保卫边疆,维护社会治安;随时准备参军参战,抵抗侵略,保卫祖国”这些任务概括起来就是对外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对内保卫人民和平劳动,维护国家稳定。同时,还要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赋予民兵的光荣使命,是民兵的神圣职责。
(二)预备役部队的任务。预备役部队作为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组成部分,它是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后备队,其最大特点是平时寓兵于民,战时可以用较快的速度转为现役部队,成建制地补充到野战军或单独遂行作战任务。预备役部队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平时和战时担负着各种不同的任务,因此,预备役部队应该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努力提高预备役部队的军政素质,不断增强现代条件下,快速动员和作战能力;二是切实作好战时动员的各项准备工作。随时准备成建制地转为现役部队,执行作战任务;三是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三、新时期后备力量建设的发展道路
我军后备力量建设,要从我国我军的实际情况出发,走自己的道路,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后备力量,必须做到:坚持党管武装原则,保证民兵、预备役部队永远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坚持以人民战争思想为指导,重视发挥“三结合”武装力量的整体威力;坚持地方党委、政府和军事系统的双重领导制度,充分发挥各级党委人民武装委员会的作用;坚持民兵制度与预备役制度相结合,形成后备力量建设的完整体系;支持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对外反侵略、对内保稳定的双重职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民兵、预备役人员,保证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在政治上永远合格;坚持省军区系统组织指挥民兵的传统领导体制,建立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坚持劳武结合的优良传统,组织动员民兵、预备役人员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作出积极的贡献。(完)